中文

学习如何通过有效的威胁建模技术主动识别和缓解安全威胁。一份面向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和开发人员的综合指南。

威胁建模:风险评估综合指南

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组织面临着不断演变的威胁环境,因此主动采取安全措施至关重要。威胁建模是强大安全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让您在潜在威胁被利用之前识别、理解并缓解它们。本综合指南将探讨用于有效风险评估的威胁建模原则、方法论和最佳实践。

什么是威胁建模?

威胁建模是一个结构化的流程,用于识别和分析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潜在安全威胁。它涉及理解系统架构,识别潜在漏洞,并根据威胁的可能性和影响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与事后处理威胁的被动安全措施不同,威胁建模是一种主动方法,可帮助组织预测并防止安全漏洞。

可以将威胁建模看作是安全领域的架构规划。正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识别潜在的结构弱点一样,威胁建模师在系统设计中识别潜在的安全缺陷。

为什么威胁建模很重要?

威胁建模具有以下几个关键优势:

威胁建模的关键原则

有效的威胁建模遵循几个关键原则:

威胁建模方法论

有多种威胁建模方法论可供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一些最流行的方法论包括:

STRIDE

STRIDE 由微软开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威胁建模方法论,它将威胁分为六类:

STRIDE 通过系统地考虑每个类别与系统不同组件的关系来帮助识别潜在威胁。

例如:考虑一个网上银行应用程序。使用 STRIDE,我们可以识别以下威胁:

PASTA

PASTA(攻击模拟与威胁分析过程)是一种以风险为中心的威胁建模方法论,侧重于理解攻击者的视角。它包括七个阶段:

PASTA 强调安全专业人员和业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以确保安全措施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ATT&CK

ATT&CK(对抗性战术、技术和通用知识)是一个基于真实世界观察的对手战术和技术知识库。虽然它不完全是一种威胁建模方法论,但 ATT&CK 提供了有关攻击者如何操作的宝贵见解,可用于为威胁建模过程提供信息。

通过了解攻击者使用的战术和技术,组织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御潜在威胁。

例如:使用 ATT&CK 框架,威胁建模师可能会发现攻击者通常使用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来获得对系统的初始访问权限。这些知识随后可用于实施安全措施以防止网络钓鱼攻击,例如员工培训和电子邮件过滤。

威胁建模流程

威胁建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定义范围:明确定义威胁模型的范围,包括正在分析的系统或应用程序、其边界及其依赖关系。
  2. 理解系统:全面了解系统的架构、功能和环境。这可能涉及审查文档、访谈利益相关者和进行技术评估。
  3. 识别资产:识别需要保护的关键资产,例如数据、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
  4. 分解系统:将系统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例如流程、数据流和接口。
  5. 识别威胁:识别对系统的潜在威胁,同时考虑技术和非技术威胁。使用 STRIDE、PASTA 或 ATT&CK 等方法论来指导威胁识别。
  6. 分析威胁:分析每个已识别的威胁,以了解其可能性和影响。考虑攻击者的动机、能力和潜在的攻击向量。
  7. 确定威胁的优先级: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对威胁进行优先级排序。首先关注解决最高优先级的威胁。
  8. 记录威胁:记录所有已识别的威胁及其分析和优先级。此文档将成为安全专业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宝贵资源。
  9. 制定缓解策略:为每个已识别的威胁制定缓解策略。这些策略可能涉及实施技术控制(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或实施非技术控制(如政策和程序)。
  10. 验证缓解策略:验证缓解策略的有效性,以确保它们充分解决了已识别的威胁。这可能涉及进行渗透测试或漏洞评估。
  11. 迭代和更新:威胁建模是一个迭代过程。随着系统的发展,重访并更新威胁模型以反映任何变化非常重要。

威胁建模工具

有多种工具可用于支持威胁建模过程,从简单的图表工具到更复杂的威胁建模平台。一些流行的工具包括:

工具的选择将取决于组织的具体需求和被分析系统的复杂性。

不同情境下威胁建模的实践案例

以下示例说明了威胁建模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应用:

案例一:云基础设施

情景:一家公司正在将其基础设施迁移到云提供商。

威胁建模步骤:

  1. 定义范围:威胁模型的范围包括所有云资源,例如虚拟机、存储和网络组件。
  2. 理解系统:了解云提供商的安全模型,包括其共担责任模型和可用的安全服务。
  3. 识别资产:识别迁移到云端的关键资产,例如敏感数据和应用程序。
  4. 分解系统:将云基础设施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例如虚拟网络、安全组和访问控制列表。
  5. 识别威胁:识别潜在威胁,例如对云资源的未授权访问、数据泄露和拒绝服务攻击。
  6. 分析威胁:分析每个威胁的可能性和影响,考虑云提供商的安全控制和存储在云中数据的敏感性等因素。
  7. 确定威胁的优先级: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对威胁进行优先级排序。
  8. 制定缓解策略:制定缓解策略,例如实施强访问控制、加密敏感数据和配置安全警报。

案例二:移动应用程序

情景:一家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存储敏感用户数据的移动应用程序。

威胁建模步骤:

  1. 定义范围:威胁模型的范围包括移动应用程序、其后端服务器以及存储在设备上的数据。
  2. 理解系统:了解移动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和移动平台的潜在漏洞。
  3. 识别资产:识别存储在移动设备上的关键资产,例如用户凭据、个人信息和财务数据。
  4. 分解系统:将移动应用程序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例如用户界面、数据存储和网络通信。
  5. 识别威胁:识别潜在威胁,例如对移动设备的未授权访问、数据盗窃和恶意软件感染。
  6. 分析威胁:分析每个威胁的可能性和影响,考虑移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安全实践等因素。
  7. 确定威胁的优先级: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对威胁进行优先级排序。
  8. 制定缓解策略:制定缓解策略,例如实施强身份验证、加密敏感数据和使用安全编码实践。

案例三:物联网(IoT)设备

情景:一家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收集和传输传感器数据的物联网(IoT)设备。

威胁建模步骤:

  1. 定义范围:威胁模型的范围包括物联网设备、其通信渠道以及处理传感器数据的后端服务器。
  2. 理解系统:了解物联网设备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安全能力,以及用于通信的安全协议。
  3. 识别资产:识别物联网设备收集和传输的关键资产,例如传感器数据、设备凭据和配置信息。
  4. 分解系统:将物联网系统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例如传感器、微控制器、通信模块和后端服务器。
  5. 识别威胁:识别潜在威胁,例如对物联网设备的未授权访问、数据拦截和传感器数据操纵。
  6. 分析威胁:分析每个威胁的可能性和影响,考虑物联网设备固件的安全性和通信协议的强度等因素。
  7. 确定威胁的优先级: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对威胁进行优先级排序。
  8. 制定缓解策略:制定缓解策略,例如实施强身份验证、加密传感器数据和使用安全启动机制。

威胁建模的最佳实践

为了最大化威胁建模的有效性,请考虑以下最佳实践:

威胁建模的未来

威胁建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方法论和工具层出不穷。随着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威胁环境不断演变,威胁建模对于组织保护其资产将变得更加关键。塑造威胁建模未来的关键趋势包括:

结论

威胁建模是识别和缓解安全威胁的关键过程。通过主动分析潜在的漏洞和攻击向量,组织可以构建更安全的系统并降低安全漏洞的风险。通过采用结构化的威胁建模方法论、利用适当的工具并遵循最佳实践,组织可以有效地保护其关键资产并确保其系统的安全。

将威胁建模作为您网络安全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并赋予您的组织能力以主动防御不断演变的威胁环境。不要等到漏洞发生——今天就开始进行威胁建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