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可再现性危机。了解其成因、后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研究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可再现性危机:理解与应对研究可靠性
近年来,科学界出现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通常被称为“可再现性危机”。这场危机凸显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大量研究成果无法被独立研究人员复制或再现。这引发了关于已发表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根本性质疑,并对科学、政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可再现性危机?
可再现性危机并非仅仅是实验失败的孤立案例,它代表了一个系统性问题,即相当一部分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无法得到独立验证。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 复制失败 (Replication Failure): 使用与原始研究相同的材料和方法重复一项研究时,无法获得相同的结果。
- 再现失败 (Reproducibility Failure): 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重新分析原始数据时,无法获得相同的结果。
- 普适性问题 (Generalizability Issues): 某项特定研究的发现无法应用于不同的人群、背景或环境。
区分“复制”与“再现”非常重要。复制涉及进行一项全新的研究来检验原始假设,而再现则侧重于重新分析原始数据以验证结果。两者对于确立科学发现的稳健性都至关重要。
问题波及范围:受影响的学科
可再现性危机并不仅限于某一领域,它影响了广泛的学科,包括:
- 心理学: 该领域一直处于承认这场危机的前沿,多项研究表明经典心理学实验的复制率很低。例如,“开放科学合作”项目试图复制100项发表在主要心理学期刊上的研究,结果发现只有36%的复制研究得出了与原始研究方向相同的统计显著结果。
- 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 临床前研究中无法复制的发现可能对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产生严重后果。研究表明,在癌症研究等领域,相当大比例的临床前研究成果无法被复制,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对患者的潜在伤害。拜耳公司2011年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他们只能复制所审查的已发表临床前研究中25%的结果。安进公司也面临类似挑战,他们所审查的癌症研究“里程碑式”研究中,仅成功复制了11%。
- 经济学: 经济学领域也引发了对数据操纵、选择性报告和缺乏透明度的担忧。研究人员越来越倡导对研究进行预注册和开放数据共享,以提高经济学研究的可信度。
- 工程学: 虽然讨论较少,但工程领域也容易受到影响。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可能没有被完整记录或提供,从而妨碍了对设计声明的独立验证。
- 社会科学: 与心理学类似,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在复制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调查结果方面也面临挑战。
可再现性危机的成因
可再现性危机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有多种促成因素:
- 发表偏倚 (Publication Bias): 期刊通常倾向于发表阳性或统计显著的结果,这导致了对阴性或不确定结果的偏见。这种“文件抽屉问题”意味着大量不支持某个假设的研究成果未被发表,从而扭曲了整体情况。
- 统计显著性与P值操纵 (P-Hacking): 过度依赖p值作为判断结果显著性的唯一标准,可能导致“p值操纵”,即研究人员操纵数据或分析方法以获得统计显著的结果,即使这些结果是虚假的。这包括增加或删除数据点、更改统计检验方法,或从多个分析中仅选择性报告显著结果等技巧。
- 缺乏透明度与数据共享: 许多研究人员不共享他们的数据、代码或详细方法,使得其他人无法验证他们的发现。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阻碍了独立的复制和再现工作。专有数据或软件以及保密性问题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 研究方法与统计学训练不足: 在严谨的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方面的训练不足,可能导致研究中的错误和偏见。研究人员可能不了解确保可再现性的最佳实践,并可能在无意中采取了损害其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做法。
- 对新颖性和影响力的激励机制: 学术奖励体系通常优先考虑新颖且有影响力的发现,而非严谨和可再现的研究。这可能激励研究人员偷工减料、从事有问题的研究实践,或夸大其结果的重要性,以便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
- 研究的复杂性: 一些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复杂系统或大型数据集的领域,本身就难以再现。实验条件的变化、数据处理中的细微差异以及复杂系统固有的随机性等因素,都使得在不同研究中获得一致结果变得具有挑战性。
- 学术欺诈与不端行为: 虽然较少见,但公然的欺诈或伪造数据案件也加剧了可再现性危机。尽管相对罕见,这些事件损害了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并凸显了健全的研究伦理和监督的重要性。
可再现性危机的后果
可再现性危机的后果是深远的,影响着科学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 侵蚀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当研究结果被发现不可靠时,会侵蚀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任。这可能对公众支持科研经费、接受科学证据以及采纳基于科学的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 浪费资源: 不可再现的研究代表了时间、金钱和精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当研究无法被复制时,意味着对该研究的原始投资基本上被浪费了,而基于这些不可靠发现的进一步研究也可能被误导。
- 减缓科学进步速度: 可再现性危机可能通过将资源和注意力从可靠的研究上转移开,从而减缓科学进步的步伐。当研究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试图复制不可靠的发现时,这会削弱他们进行新研究和在各自领域取得真正进展的能力。
- 对患者和社会的危害: 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不可再现的研究可能对患者和社会产生直接后果。例如,如果一种药物或疗法基于不可靠的研究,它可能是无效甚至有害的。同样,如果公共卫生政策基于有缺陷的数据,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 损害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 参与不可再现研究的研究人员可能会遭受职业生涯的损害。这可能包括难以获得资助、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以及获得学术职位。发表的压力和学术研究的竞争性可能激励研究人员偷工减料和从事有问题的研究实践,这最终会损害他们的职业生涯。
应对可再现性危机:解决方案与策略
应对可再现性危机需要一个多管齐下的方法,涉及改变研究实践、激励机制和机构政策:
- 推广开放科学实践: 开放科学实践,如数据共享、代码共享和研究预注册,对于提高可再现性至关重要。开放数据允许其他研究人员验证原始发现并进行进一步分析。预注册通过要求研究人员提前明确其假设、方法和分析计划,有助于防止p值操纵和选择性报告。像开放科学框架(OSF)这样的平台为实施开放科学实践提供了资源和工具。
- 改善统计学训练与方法: 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统计方法和研究设计培训,对于防止错误和偏见至关重要。这包括教导研究人员了解p值的局限性、效应量的重要性以及p值操纵的可能性。它还涉及推广使用更稳健的统计方法,如贝叶斯统计和荟萃分析。
- 改变激励结构: 学术奖励体系需要改革,以优先考虑严谨和可再现的研究,而不是新颖性和影响力。这包括承认和奖励研究人员在数据共享、复制研究和对开放科学的贡献。期刊和资助机构也应考虑更加重视研究提案和出版物的方法学严谨性。
- 加强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在确保研究质量和可靠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同行评审过程常常存在缺陷,并且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为了改进同行评审,期刊应考虑实施更透明和严格的评审流程,例如要求评审员评估数据、代码和方法的质量。他们还应鼓励评审员关注研究的方法学严谨性,而不仅仅是研究结果的新颖性。
- 鼓励复制研究: 复制研究对于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复制研究常常被低估且资金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助机构应为复制研究分配更多资源,期刊也应更愿意发表它们。还应鼓励研究人员进行复制研究并公开其发现。
- 加强研究伦理与诚信: 加强研究伦理和诚信对于防止欺诈和不端行为至关重要。这包括为研究人员提供伦理行为培训,促进透明和问责的文化,并建立明确的程序来调查不端行为的指控。机构还应实施政策保护举报人,并确保研究人员不会因报告不端行为而受到惩罚。
- 制定并采用报告指南: 标准化的报告指南,如用于临床试验的CONSORT指南和用于系统评价的PRISMA指南,有助于提高研究报告的透明度和完整性。这些指南提供了应包含在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清单,使读者更容易评估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期刊应鼓励作者遵循这些指南,并提供培训和资源以帮助他们这样做。
应对危机的倡议与组织案例
一些倡议和组织正在积极努力应对可再现性危机:
- 开放科学框架 (OSF): 一个免费的开源平台,通过提供数据共享、代码共享、预注册和协作的工具来支持开放科学实践。
- 开放科学中心 (COS): 一个致力于推广开放科学实践和提高研究可再现性的组织。COS进行研究、开发工具并提供培训,以帮助研究人员采纳开放科学实践。
- 注册报告 (Registered Reports): 一种出版格式,其中研究在数据收集前进行同行评审,其接受与否基于研究设计和理由,而非结果。这有助于减少发表偏倚和p值操纵。
- “多实验室”项目 (Many Labs Projects): 大规模的合作项目,在多个实验室中复制研究,以评估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 可再现性项目:癌症生物学: 一项旨在复制一系列高影响力癌症生物学论文以评估癌症研究可再现性的倡议。
- AllTrials 运动: 一项呼吁所有临床试验都应被注册并报告其结果的运动。
全球视角下的可再现性问题
可再现性危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挑战和解决方案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研究经费、学术文化和监管框架等因素都会影响研究的可再现性。例如:
- 欧洲: 欧盟委员会已启动多项倡议,以在整个欧盟推广开放科学和提高研究诚信。这些倡议包括为开放获取出版、数据共享和研究伦理培训提供资金。
- 北美: 美国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已实施政策,以促进生物医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可再现性。这些政策包括数据共享、临床试验预注册以及统计方法培训的要求。
- 亚洲: 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正在大力投资于研发,但它们在确保研究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也面临挑战。亚洲对可再现性危机的认识日益增强,正在努力推广开放科学和改善研究伦理。
- 非洲: 由于资源和基础设施有限,非洲国家在进行和复制研究方面面临独特的挑战。然而,非洲对开放科学和数据共享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并且正在采取措施推广这些实践。
研究可靠性的未来
应对可再现性危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机构、资助机构和期刊的持续努力和协作。通过推广开放科学实践、改善统计学培训、改变激励结构、加强同行评审和提升研究伦理,我们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建立一个更值得信赖和更具影响力的科学事业。
研究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应对可再现性危机的能力,以及确保科学发现是稳健、可靠和具有普适性的能力。这需要在我们进行和评估研究的方式上进行文化转变,但这种转变的好处将是巨大的,它将带来更快的科学进步、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并增强公众对科学事业的信任。
给研究人员的可行建议
以下是研究人员可以采取的一些可行步骤,以提高其工作的可再现性:
- 预先注册您的研究: 使用像OSF这样的平台,在收集数据前预先注册您的假设、方法和分析计划。
- 共享您的数据和代码: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您的数据、代码和材料公之于众。
- 使用严谨的统计方法: 咨询统计学家的意见,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您的数据。
- 报告所有结果: 避免选择性报告,并报告所有发现,包括阴性或不确定的结果。
- 进行复制研究: 尝试复制自己的发现,并鼓励他人也这样做。
- 遵循报告指南: 遵守如CONSORT和PRISMA等报告指南,以确保透明度和完整性。
- 参加工作坊和培训课程: 不断提升您在研究方法和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倡导开放科学: 在您的机构和社区内推广开放科学实践。
通过采取这些步骤,研究人员可以为一个更可靠、更值得信赖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并帮助应对可再现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