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效率和居住者福祉的前沿建筑科学创新。发掘用于建造具有韧性和高性能建筑的新型材料、智能技术和设计方法。
塑造未来人居:建筑科学创新,共创可持续世界
建筑环境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性日益加剧,我们设计、建造和运营建筑的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建筑科学作为一个研究建筑内部物理现象的跨学科领域,正处于这场革命的最前沿,推动着各种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有望带来更大的环境责任,还能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福祉。本文将为全球读者深入探讨塑造未来人居的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科学创新。
创新的必要性:为何建筑科学对全球至关重要
建筑是全球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建筑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的近40%。此外,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预计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这一趋势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建筑实践,以确保新的开发项目能够实现资源高效、气候适应性强,并有益于居民健康。
建筑科学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基础知识。它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包括:
- 热力学:理解热量传递、气流和湿气流动。
- 材料科学:开发和评估建筑材料的性能。
- 环境科学:评估建筑及其系统对生态的影响。
- 人体生理学与心理学:了解建筑环境如何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 工程学科:设计高效的暖通空调、照明和结构系统。
这些领域的创新不仅仅是渐进式的改进;它们代表了我们处理建筑设计和性能方式的范式转变。
建筑科学的关键创新
建筑科学的领域是动态的,持续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可能性的边界。以下是一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最重要的创新:
1. 先进的建筑围护结构与材料
建筑围护结构——即有调节的内部与无调节的外部之间的物理分隔——是抵御环境影响的第一道防线。此处的创新对于能源效率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a. 高性能隔热材料
除了传统的玻璃纤维和矿棉,新型隔热材料以更薄的外形或更优的可持续性凭证提供了卓越的热阻(R值)。
- 气凝胶:这些超轻材料具有卓越的隔热性能,显著优于传统隔热材料。其薄层应用非常适合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或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在德国的专业应用和美国的先进研究项目中可以看到实例。
- 真空绝热板(VIPs):通过在密封板内制造真空,VIPs提供了极高的R值。虽然目前成本较高,但其在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高性能住宅和商业项目中的应用正在增长。
- 生物基隔热材料:源自可再生资源如大麻、软木、羊毛和再生纤维素的材料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选择具有更低的隐含碳和更优的室内空气质量。法国和奥地利等国家在采用麻凝土和木纤维隔热材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b. 智能玻璃与窗户技术
窗户通常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最薄弱的热点。玻璃技术的创新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该技术允许居住者通过电子方式控制玻璃的色调,从而在不影响视野的情况下管理太阳热量增益和眩光。View Inc.(美国)和SageGlass(美国)等公司是主要供应商,其产品已安装在北美和亚洲的办公楼中。
- 真空玻璃:与VIPs类似,真空密封的玻璃单元提供的U值可与三层玻璃相媲美,但型材更薄,使其更容易集成到现有的窗框中。
- 相变材料(PCMs):融入建筑材料中的PCMs可以在相变(例如,从固态到液态)时吸收和释放热能。这有助于缓冲温度波动,减少供暖和制冷负荷。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住宅项目中正出现相关应用。
2. 节能系统与智能技术
除了围护结构,精密的系统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优化建筑性能至关重要。
a. 先进的暖通空调与热回收
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至关重要。
- 能量回收通风机(ERVs)和热回收通风机(HRVs):这些系统利用排出的空气对进入的新鲜空气进行预处理,显著减少了供暖或制冷所需的能量。它们的集成已成为全球高性能建筑的标准配置,尤其是在加拿大和北欧等寒冷气候地区。
- 地源热泵:利用地球的稳定温度,地源热泵系统提供高效的供暖和制冷。在瑞典和美国部分地区等拥有支持性政策和适宜地质条件的国家,该技术得到了广泛采用。
- 变制冷剂流量(VRF)系统:VRF技术可实现独立区域控制和高效的热量传递,为商业建筑提供了灵活性和节能效果。大金(日本)和三菱电机(日本)等公司是全球领导者。
b.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BMS)与物联网集成
物联网(IoT)正在革新建筑管理。智能BMS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照明、暖通空调、安防和占用情况,优化性能和舒适度。
- 预测性控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些系统可以预测天气、入住模式和能源价格的变化,从而主动调整建筑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西门子(德国)和江森自控(美国)等公司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 占用感应与自动控制:智能传感器可以检测人员占用情况并相应调整照明和温度,确保能源仅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使用。从新加坡到西班牙,这已成为全球现代办公空间的一个增长趋势。
3. 被动式设计策略与生物气候建筑
利用自然力量和场地特定条件可以极大地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
- 被动房(Passivhaus)标准:该严格标准源于德国,专注于通过超强隔热的围护结构、高性能窗户、气密性和热回收通风,创造出具有卓越热舒适度的高能效建筑。该标准现已在全球实施,在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均有成功项目。
- 自然通风与冷却:利用烟囱效应通风、风塔和热质量等策略为建筑自然降温。传统建筑技术正在被重新诠释并应用于现代建筑,例如在中东和北非的项目中,这些项目借鉴了几个世纪的本土智慧。
- 采光优化:精心的建筑朝向、窗户布局和导光板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这是全球可持续办公楼和教育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
4. 可持续与循环经济原则
建筑科学日益关注材料和施工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影响。
- 低隐含碳材料:这包括使用在提取、制造和运输过程中碳足迹较低的材料,如大宗木材(交叉层压木材 - CLT)、竹子和再生材料。大宗木材建筑在中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正在加拿大、欧洲和美国迅速普及。
- 模块化与预制化建筑:场外制造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质量控制并缩短施工时间。这种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的住宅、商业乃至医院项目中越来越受欢迎。
- 为拆卸而设计(DfD)与材料再利用:建筑师和工程师越来越多地在设计建筑时考虑其使用寿命终结后的处理方式,使其更易于拆解并重复使用或回收材料。这一概念正在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试点项目中进行探索,旨在实现真正循环的建筑环境。
5. 韧性与气候变化适应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著,建筑科学对于创造能够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并适应不断变化条件的结构至关重要。
- 抗洪设计:抬高建筑、使用防水材料以及采用“湿式防洪”或“干式防洪”策略,对于沿海和易发洪水的地区至关重要。在东南亚部分地区和美国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可以找到相关案例。
- 抗热设计:采用反射表面(冷屋顶)、绿色屋顶、被动式冷却技术和高效冷却系统,有助于建筑应对气温上升和热浪。澳大利亚和地中海地区的城市正在积极实施这些策略。
- 抗震抗风结构:先进的结构工程、隔震系统和空气动力学建筑形态对于地震多发或大风地区至关重要。抗震阻尼技术创新在日本和新西兰等国家尤为先进。
对全球利益相关者的可行见解
对于全球的建筑师、工程师、开发商、政策制定者和建筑使用者而言,拥抱这些创新是建设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未来的关键。
- 优先考虑建筑性能:超越最低规范要求,追求更高标准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者舒适度。考虑如被动房、LEED、BREEAM或Green Star等认证。
- 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确保专业人员具备有效实施新技术和设计策略的知识和技能。持续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 利用技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集成设计,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性能分析,并利用物联网平台进行运营优化。
- 支持政策与法规:政府和地方当局在激励可持续建筑实践、更新建筑规范和设定明确的节能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关注居住者福祉:请记住,建筑科学的最终目标是创造能够增进居住者健康、舒适度和生产力的空间。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度和自然光照是基本要素。
- 拥抱全球视角:从不同气候和文化中实施的成功项目和创新方法中学习。跨国界的合作与知识共享至关重要。
前进之路
通往真正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建筑环境的旅程仍在继续。建筑科学创新不是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持续学习、适应和实施的过程。通过拥抱先进材料、智能技术、被动式设计原则、循环经济概念和韧性策略,我们可以共同重塑人居的未来,创造出不仅对环境负责,而且在经济上可行、有利于全球人类繁荣的建筑。
挑战是巨大的,但建筑科学创新带来的机遇更为巨大。现在是参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我们有能力一次一栋建筑地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旨在为全球读者提供建筑科学创新的概览。具体的区域背景和技术细节可能有所不同。有关项目具体建议,请务必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