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航海與海員技藝的永恆技能與現代科技。為全球有志成為航海者及愛好者提供的綜合指南。
海洋大師:航海與海員技藝的不朽藝術
自文明之初,人類便以敬畏、恐懼與雄心的複雜情感凝視著浩瀚無垠的藍色海洋。海洋既是分隔大陸的屏障,也是連接它們的通途。要穿越這片領域,需要科學與藝術、精確與直覺的獨特融合。這種雙重精通體現於兩門不可分割的學科之中:航海學,即確定船舶位置並指引其航向的科學;以及海員技藝,即以技巧、審慎和安全操作船舶的藝術。
在這個即時全球通訊和一切皆由衛星導航的時代,人們可能會認為這些古老的技能已經過時。但事實遠非如此。現代航海者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他們必須駕馭尖端科技,同時保留前人的永恆智慧。本篇部落格文章將深入探討航海與海員技藝的世界,探索這些不朽的藝術如何演變,以及為何它們對於全球貿易與互聯互通的引擎而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第一部分:航海科學——從古老星辰到現代衛星
航海是任何航程的基礎問題:「我們在哪裡?我們要去哪裡?以及我們如何安全到達?」解答這個問題的方法已發生巨大變化,但基本原則依然存在。一位稱職的航海者必須精通傳統與現代技術,因為科技可能失靈,但太陽、月亮和星辰卻永恆不變。
基礎:傳統航海
在電子設備出現之前,航海者依賴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數學技能以及天上的星體。這些技能不僅是歷史遺跡;它們是海事訓練的強制性部分,也是在電子設備完全失效時的關鍵後備方案。
- 天文航海: 這是透過觀測太陽、月亮、星辰和行星來確定自己在地球上位置的藝術。使用六分儀測量天體高於地平線的角度,一台精確的航海鐘(高精度時鐘),以及一本載有天文數據的航海曆,航海員便能計算出一條位置線。透過對兩個或更多天體進行觀測,這些線的交點便揭示了船舶的船位。雖然複雜,但這是一種完全獨立於地面科技的極其可靠的方法。它代表了終極的備用系統。
- 推算航法 (DR): 這是最基礎的航海過程。它涉及從一個已知的過去位置,透過推算航向和速度來計算船舶的當前位置。例如,如果您從 A 點出發,以 090 度的航向(正東)以 10 節的速度航行兩小時,您的推算船位就在 A 點以東 20 海里處。然而,推算航法未考慮風、流或操舵誤差等外部因素,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會變得不那麼準確。這是每個航海員用來交叉檢查電子輸入數據的持續性心算和海圖作業。
- 沿岸引航: 當在陸地視線範圍內時,航海者利用陸地特徵——包括自然特徵(岬角、島嶼)和人造特徵(燈塔、浮標)——來確定船位。這涉及使用羅盤對海圖上的物體進行測向,從而在航海圖上繪製出位置線。這些線的交點就是船的位置。像「三點定位法」這樣的技術是安全沿岸航行的基本要素。
數位革命:電子航海
今日的船橋看起來更像科幻電影中的指揮中心,而非幾個世紀前那種木頭與黃銅的樣貌。一套先進的電子工具為現代航海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準確性和態勢感知能力。然而,這種對科技的依賴也帶來了其自身的挑戰和責任。
-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這是衛星定位系統的總稱。雖然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 最為人所知,但一位真正的全球航海者會使用能接收多個星座信號的接收器,以確保冗餘度和準確性。這些系統包括:
- GLONASS (俄羅斯)
- Galileo (歐盟)
- BeiDou (中國)
- 電子海圖顯示與資訊系統 (ECDIS): ECDIS 可說是自航海鐘以來航海領域最重要的進步。它是一個符合國際海事組織 (IMO) 規定的電腦化導航系統,可作為紙質海圖的替代品。一個 ECDIS 系統:
- 與 GNSS 整合,在電子海圖上即時顯示船舶位置。
- 支援複雜的航線規劃與監控。
- 提供自動安全警報,如防擱淺警報(預測船舶將進入不安全水域時發出警示)以及接近航行危險物的警示。
- 可以疊加來自其他系統的重要資訊,如雷達目標和 AIS 數據。
- 雷達 (RADAR) 與自動雷達標繪設備 (ARPA): 雷達 (無線電探測與測距) 是航海者在黑暗、濃霧和雨中的眼睛。它透過發射無線電波,該電波會從物體反射回來,讓使用者能看到其他船隻、陸塊,甚至大雨區。當與自動雷達標繪設備 (ARPA) 整合時,它成為一個強大的避碰工具。ARPA 可以自動追蹤多個目標,並計算它們的航向、速度、最近會遇點 (CPA) 和到達最近會遇點的時間 (TCPA)。在像英吉利海峽或馬六甲海峽這樣的擁擠水域,正確使用的雷達/ARPA 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部分:海員技藝的藝術——指揮、技術與船員
如果說航海是知曉身在何處的科學,那麼海員技藝就是在該環境中操縱船舶的藝術。它是一門整體的學科,涵蓋了從船舶操縱、天氣判讀到船員管理和應急響應的所有方面。優秀的海員技藝不是一張檢查清單;它是一種警覺、審慎和專業的心態。
優秀海員技藝的核心原則
- 態勢感知: 這是優秀海員技藝的基石。它是航海者對其環境及其中潛在威脅的持續感知。這不僅僅是看著螢幕;它意味著向窗外看、收聽 VHF 無線電通話、感受船舶的運動,並了解船舶和船員的能力與限制。
- 氣象智慧: 每位航海者都是一位實踐中的氣象學家。了解如何閱讀天氣圖、解讀預報和觀察當地狀況至關重要。優秀的海員不僅僅是對惡劣天氣做出反應;他們會預見它。他們透過固定貨物、規劃備用航線,以及了解如何在巨浪中操縱船舶以最小化船體壓力和確保船員舒適與安全來為船舶做好準備。
- 「審慎航海人」原則: 作為海事法律和實踐中的一個關鍵概念,該原則主張航海者應採取一切必要預防措施以避免危險,即使某項特定規則未明確要求。這是專業判斷的體現。
船舶操縱:航海者的手感
操縱一艘重達數十萬噸的船舶,是與自然力量的一場精巧舞蹈。與汽車不同,船舶具有巨大的動量,受風和流的影響很大,並且可能需要數英里才能停下來。
- 近距離操縱: 將一艘巨輪靠泊碼頭或在狹窄運河中航行是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它需要對船舶的旋回點、螺旋槳沖刷效應,以及對主機、舵和船首側推器的精妙運用有深入的理解。在大多數主要港口,這是借助當地引水人(特定航道的專家)和強大的拖船來完成的。
- 錨泊: 這遠比簡單地扔下一個沉重的金屬塊要複雜得多。它包括選擇一個具有良好抓地力(沙或泥優於岩石)的合適地點,根據水深和天氣計算適當的錨鏈長度(錨泊比),以及操縱船舶以確保錨能正確抓牢。
- 惡劣天氣下的操縱: 在風暴中,船舶操縱者的技能至關重要。像頂浪滯航(將船置於頂風浪的位置並以最小速度前進)或順浪航行等技術,需要勇氣和對船舶穩性及響應特性的深刻理解。
海上交通規則:COLREGs
隨著成千上萬的船隻縱橫交錯於各大洋,一套通用的交通法規至關重要。這就是《國際海上避碰規則》(COLREGs)。COLREGs 於 1972 年首次確立,是航海者與其他船隻安全互動的聖經。它們是國際合作的一大勝利。
關鍵原則包括:
- 明確的情境定義: 規則明確定義了對遇、交叉相遇和追越情境下的行動。
- 船舶等級: 一個關鍵概念是,某些船舶的操縱性比其他船隻差。規則建立了一個誰必須讓路的優先順序。例如,機動船通常必須為帆船、從事捕魚的船舶或操縱能力受限制的船舶讓路。
- 號燈與號型: 在夜間或能見度受限時,可以透過特定配置的航行燈來確定船舶的狀態和航向。白天,船舶使用特定的號型(球體、菱形體、圓柱體)來達到相同目的。
- 聲號: 鳴笛用於傳達操縱意圖,例如「我船正在向右舷轉向」(一短聲)。
對 COLREGs 的深刻且本能的了解對每位駕駛台高級船員來說都是不容妥協的。
安全與應急程序
海員技藝的最終體現是能夠保障船員和船舶的安全,並在出現問題時有效應對。現代海事安全由《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管轄,該章程強制要求每艘商船上都建立積極主動的安全文化。
基本組成部分包括:
- 應急演習: 定期、逼真的演習是做好準備的基礎。船員不斷為火災、人員落水 (MOB) 和棄船等情景進行演練。
- 救生與消防設備 (LSA & FFA): 船舶配備了大量的安全裝備,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浸水保溫服、火災探測系統以及用於機艙的固定式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了解如何使用和維護這些設備是一項關鍵技能。
- 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 (GMDSS): 這個由衛星和地面無線電台組成的全球綜合系統,確保任何遇險船舶都能發出警報並被聽到。它徹底改變了海上搜救。
第三部分:航海與海員技藝的協同作用
航海與海員技藝並非獨立的學科;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個完美的航行計畫若無海員技藝來安全執行,便一文不值。反之,即使是最熟練的船舶操縱者,若無準確的航海資訊也會迷失方向。這種協同作用在具挑戰性的海事環境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場景一:航行於新加坡海峽
這條狹窄、長 105 公里的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連接印度洋與南中國海。每年有超過 80,000 艘船隻通過此地。
- 航海: ECDIS 上的航行計畫必須完美無瑕,精確到米地遵循指定的分道航行制 (TSS)。航海員不斷地將 GNSS 位置與雷達進行交叉參照,同時監控數百個 AIS 目標。每一次航向更改都經過精心規劃和執行。
- 海員技藝: 船橋團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COLREGs 並非理論;它們在交叉相遇和追越情境中每小時都會被應用數十次。值班駕駛員必須與舵手清晰溝通,處理與高速渡輪和慢速拖船的互動,並考慮到強勁的潮流。這是一場對態勢感知和專業判斷的持續考驗。
場景二:跨太平洋航行
一艘從中國上海前往美國洛杉磯的貨櫃船面臨著一系列不同的挑戰。
- 航海: 主要的航海方式是透過 GNSS 和 ECDIS,沿著大圓航線以節省時間和燃料。然而,作為良好實踐,二副可能每天都會用六分儀進行太陽觀測,以驗證 GPS 位置。這確保了技能的熟練度,並為電子系統提供了重要的核查。
- 海員技藝: 主要關注點是天氣。船長利用先進的氣象航線服務來規劃一條避開太平洋風暴最惡劣區域的航線。船員為惡劣天氣做好準備,加固貨櫃並確保所有水密門都已密封。他們在長途航行中管理船員疲勞,並且必須完全自給自足,能夠處理任何遠離陸地數千英里的機械或醫療緊急情況。這是戰略層面的海員技藝。
第四部分:未來的航海者——為變化的世界演進技能
航海員和船員的角色正隨著技術進步和新的全球挑戰而不斷演變。未來的航海者將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適應性。
自動化與自主船舶
海上水面自主船舶 (MASS)——由岸上控制中心監控的無人船隻——的概念正從科幻小說走向現實。雖然完全自主的全球航運仍需數十年時間,但自動化已經在改變船橋的面貌。綜合船橋系統 (IBS) 將航海、推進和通訊連接起來,使許多常規任務自動化。
這並未消除對熟練航海者的需求。相反,它將他們的角色從手動操作員轉變為複雜的系統管理者。未來的航海者必須深入了解技術,識別其故障模式,並準備好果斷干預。人的因素——尤其是在不可預見情況下的複雜決策——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環境管理
現代海員技藝已擴展到包括保護海洋環境的深遠責任。《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 Convention) 下的國際法規嚴格管理垃圾、油類和有毒物質的處理。新的挑戰包括:
- 壓載水管理: 為防止入侵水生物種的轉移,船舶現在必須管理和處理其壓載水。
- 減排: 國際海事組織正在實施日益嚴格的硫和溫室氣體排放限制。這影響了船舶的動力和航行方式,像「減速航行」這樣的技術已成為節省燃料和減少船舶碳足跡的普遍做法。
遵守環保法規現在是優秀海員技藝的核心宗旨。
不朽的人為因素
儘管有各種科技,海洋仍然是一個強大且不可預測的環境。軟體無法取代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憑直覺感知天氣變化的能力。演算法無法複製在危機中引導船員所需的領導力。幾個世紀以來定義了航海者的核心技能——領導力、團隊合作、勇氣、適應性和在壓力下的良好判斷力——將永遠是船上最重要的工具。
結論:規劃未來航程
航海與海員技藝的世界是古老傳統與不懈創新的動態融合。從六分儀到衛星,從手繪海圖到互動顯示器,工具雖已改變,但使命未變:安全有效地在全球海洋上運送船隻。這些學科是全球化世界無形的基石,確保貨物、能源和資源在各大洲之間持續流動。
成為一名航海者,就是承擔一份深遠的責任。這意味著要成為技術大師、船舶操縱的藝術家、船員的守護者和海洋的管理者。這是一個要求不斷學習和堅定專業精神的職業。只要船隻在海上航行,世界就需要這些海洋大師,他們在航海與海員技藝方面的技能和奉獻精神真正地連接了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