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迷人的结绳记事系统世界,了解其在不同文明中的历史、功能和文化意义。发现这些复杂系统如何代表一种独特的非线性交流形式。
结绳记事系统:对复杂交流方式的全球探索
纵观历史,人类设计了各种巧妙的方法来记录信息和交流思想。虽然基于符号和字母的书写系统广为人知,但在不同文化中也出现了其他引人入胜的交流形式。其中,结绳记事系统作为一种使用绳结编码信息的独特而复杂的方法脱颖而出。本篇博客文章将探讨世界各地结绳记事系统的历史、功能和文化意义,主要关注安第斯文明著名的奇普(quipu)以及其他鲜为人知的例子。
什么是结绳记事系统?
结绳记事系统是通过在一系列绳子上打结和操作绳结来记录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方法。与依赖于按顺序排列字符的线性书写系统不同,结绳记事系统通常采用结的类型、位置、颜色和间距的组合来表示数据。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和精巧程度因文化而异,但它们都共享一个基本原则,即使用绳结作为编码信息的媒介。
安第斯奇普(Quipu):结绳记事的杰作
最著名且被广泛研究的结绳记事系统是奇普(quipu),也拼作khipu,由安第斯文明,特别是印加帝国(1438-1533)发展而来。在庞大且高度组织化的印加社会中,奇普是记录、管理乃至讲述故事的重要工具。
奇普的结构与组成部分
一个典型的奇普由一根主绳和悬挂其上的众多副绳组成。这些副绳由棉花或骆驼科动物纤维(如美洲驼、羊驼毛)制成,并常常被染成各种颜色。在这些绳子上打的结代表数值、类别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奇普的关键要素包括:
- 主绳:连接所有其他绳索的主绳。
- 副绳:系在主绳上的绳索,包含代表数据的绳结和颜色编码。
- 绳结:不同类型的绳结代表不同的数值。最常见的绳结类型是单结、长结(代表数字2-9)和8字结。
- 颜色:颜色代表不同类别的物品或信息。例如,黄色可能代表黄金,而白色可能代表白银或和平。
- 间距:绳结与绳结组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传达意义,充当分隔符或指示层级关系。
奇普的功能与解读
奇普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用于行政管理的数值数据。专门训练的官员奇普卡马约克(Quipucamayocs)负责制作、阅读和解读奇普。他们使用奇普来追踪人口普查数据、贡品支付、货物库存和农业生产。奇普采用十进制系统,每个绳结位置分别代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例如,最低位置的一个结代表单位数(1-9),而其上一位的结则代表十位数(10-90)。
解读奇普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印加文化、社会和行政实践有深入的了解。虽然奇普中编码的数值数据已相对被理解,但其非数值方面,如颜色编码和绳结类型,仍在进行研究和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奇普也可能被用来记录历史叙事、神话和其他形式的非数值信息。
示例:想象一个用于记录村庄中美洲驼数量的奇普。主绳上可以有多根副绳,每根代表村里的一个不同社区。一根绳子在个位上有三个单结,在十位上有两个长结,代表该特定社区有23头美洲驼。绳子的颜色可能表示美洲驼的类型(例如,棕色代表产毛驼,白色代表产肉驼)。
奇普的遗产
奇普至今仍是安第斯文明智慧和才智的见证。尽管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西班牙殖民和压制,奇普的传统在一些社区中仍然延续。如今,研究人员正在使用数字成像和统计分析等先进技术,来破译奇普中剩余的谜团,并更深入地了解印加文明。
结绳记事系统的其他例子
虽然安第斯的奇普是结绳记事系统最突出的例子,但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也发展了类似的使用绳结记录信息的方法。这些系统虽然不像奇普那样被广泛研究,但为我们了解人类交流策略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冲绳的“藁算”(Warazan)
在日本的冲绳岛,存在一种名为藁算(warazan)的结绳传统。与奇普类似,藁算也涉及使用打结的绳索来记录信息,主要与税收和行政事务有关。虽然不如奇普复杂,但藁算展示了绳结作为记录助记工具的广泛使用。
中国的结绳记事
历史记载表明,在汉字发展之前,古代中国曾使用结绳进行交流。《易经》这部古老的中国占卜文献中,提到了结绳作为一种早期的书写形式。尽管具体的实物例子稀少,但历史记述指出了绳结作为一种原始记录和交流形式的潜在用途。
在其他文化中的可能用途
有证据表明,其他各种文化可能也曾使用打结的绳索用于助记或记录。在非洲的一些地区,打结的绳子被用来计算天数或记录事件。同样,在一些美洲原住民文化中,打结的绳索可能被用来追踪历法周期或历史叙事。然而,要完全理解这些文化中结绳记事系统的范围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结绳记事系统的重要性
结绳记事系统为我们理解人类交流和认知提供了几个宝贵的见解:
- 非线性交流:结绳记事系统挑战了书写必须是线性的假设。绳结和绳索的空间布局允许更复杂、多维度的信息表示。
- 助记工具:结绳记事系统通常作为助记工具,帮助记忆和回忆复杂信息。
- 文化背景:结绳记事系统的解读深深植根于其发展的文化背景中。理解文化规范、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对于破译绳结的意义至关重要。
- 另类读写能力:结绳记事系统代表了挑战传统读写观念的另类读写形式。它们表明,读写能力可以根据特定文化的需求和资源而呈现出多样的形式。
挑战与未来研究
尽管结绳记事系统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见解,但在其研究中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 破译:破译结绳记事系统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文献有限的系统,是一个困难且耗时的过程。
- 保存:许多结绳记事系统的实例因腐烂、忽视或蓄意破坏而随时间流逝。保存剩余的实例对未来研究至关重要。
- 文化敏感性:对结绳记事系统的研究必须具有文化敏感性,并尊重创造它们的社区的传统和信仰。
未来对结绳记事系统的研究应侧重于:
- 利用先进技术开发分析绳结结构的新方法。
- 与原住民社区合作,收集关于结绳记事的口述历史和传统知识。
- 促进剩余结绳记事系统实例的保存和记录。
- 探索创造、阅读和解读结绳记事系统所涉及的认知过程。
结论
结绳记事系统是人类在交流领域智慧的杰出范例。从印加帝国复杂的奇普到冲绳鲜为人知的藁算,这些系统展示了各种文化为记录和传递信息而发展出的多样化方法。通过研究结绳记事系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认知、文化多样性以及交流的演变。随着研究的继续,这些迷人的系统有望揭示更多关于人类历史丰富多彩的画卷以及非线性交流的力量。
延伸阅读
- Ascher, Marcia, and Robert Ascher. Code of the Quipu: A Study in Media, Mathematics,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7.
- Urton, Gary. Signs of the Inca Khipu: Binary Coding in the Andean Knotted-String Record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3.
- Locke, L. Leland. "The Ancient Quipu, a Peruvian Knot Record."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