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采收与采后处理技术的综合指南,从采前注意事项到储存和运输,涵盖全球视角下的方方面面。
采收与采后处理:全球最佳实践指南
采收与采后处理是农业价值链中的关键阶段。适当的技术能确保作物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提高经济回报。本指南从全球视角全面概述了采收与采后处理的最佳实践,适用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和环境。
采前注意事项
采收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采前实践的影响。这些实践决定了作物的健康状况、成熟度以及是否适合储存和消费。
作物品种选择
根据具体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至关重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抗病性、产量潜力和储存特性。例如,为出口市场选择保质期更长的芒果品种就非常关键。
土壤管理
健康的土壤是生产优质作物的基础。进行土壤测试并根据养分缺乏情况进行适当施肥至关重要。实施覆盖种植和减少耕作等土壤保护措施可以改善土壤健康并减少侵蚀。
水分管理
充足的供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关键的生长阶段。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浪费并确保水分均匀分布。在缺水地区,雨水收集和水循环利用是宝贵的策略。
病虫害管理
实施综合虫害管理 (IPM) 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损害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IPM 包括监测害虫数量、使用生物防治剂以及仅在必要时施用农药。定期巡查并及早发现病害对于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采收成熟度评估
确定最佳采收成熟度对于确保作物的最佳品质和耐储性至关重要。这因作物和预期用途而异。可以通过目测、硬度测试、糖含量测量(例如水果的白利糖度)和干物质分析来评估成熟度。在正确的阶段采收可确保最佳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例如,采收过早的番茄可能缺乏风味,而采收过晚的则可能因太软而不利于运输。
采收技术
采收方法对采收产品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正确的采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理损伤、减少污染并确保采收作业的效率。
人工采收
人工采收在许多作物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它允许选择性采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的损害。对采收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小心处理作物、避免碰伤或割伤,这一点至关重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刀具或剪刀,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损害。例如,手工采摘草莓可确保只采收成熟的果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
机械采收
机械采收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并降低劳动力成本,尤其适用于大规模作业。然而,谨慎选择和操作机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作物的损害至关重要。采收前的准备工作,如平整田地和清除障碍物,对于高效的机械采收至关重要。对采收设备的适当维护可确保最佳性能并降低损害风险。例如谷物联合收割机和机械番茄收割机。
采收时机
一天中进行采收的时间会影响采收产品的质量。在较凉爽的时段(如清晨或傍晚)进行采收,可以减少热应激和脱水。避免在雨天或有露水时采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真菌病害和腐烂的风险。对于叶菜类蔬菜,清晨在其饱满时采收可以延长其保质期。
采收卫生
在采收过程中保持卫生对于防止作物污染至关重要。采收人员应定期洗手并穿着干净的衣服。使用干净的采收容器并避免与地面接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定期清洁和消毒采收设备可以降低传播疾病的风险。例如,使用食品级容器收集水果和蔬菜,可确保它们不被有害物质污染。
采后处理实践
采后处理包括采收后发生的所有活动,包括清洗、分拣、分级、冷却、储存和运输。适当的采后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持采收产品的质量。
清洗与分拣
清洗可以去除采收产品上的污垢、碎屑和其他污染物。分拣则可以剔除受损、患病或未成熟的产品。使用适当的清洗方法,如用饮用水清洗或使用吹风机,可以确保产品清洁无污染。分拣可以根据操作规模手动或机械进行。剔除受损或患病的产品可以防止腐烂蔓延,并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分级
分级是根据尺寸、形状、颜色和其他质量属性对采收产品进行分类。这有助于统一定价并促进营销。分级可以手动或机械进行,使用电子分级机等专用设备。统一分级确保消费者获得一致的质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例如,根据大小和颜色对苹果进行分级可以实现不同的定价等级。
冷却
冷却可以去除采收产品的田间热,减缓呼吸作用并减少腐烂。快速冷却对于易腐烂的作物尤其重要,如叶菜、水果和花卉。可以采用不同的冷却方法,包括水冷(浸入冷水中)、强制风冷(将冷空气吹过产品)和真空冷却(在真空下蒸发产品中的水分)。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取决于作物和所需的冷却速度。例如,水冷常用于叶菜,而强制风冷适用于对水损害敏感的水果和蔬菜。
储存
适当的储存可以延长采收产品的保质期,使其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分销和消费。必须仔细控制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烂并保持质量。可以采用不同的储存方法,包括冷藏、气调(CAS)储存和气调包装(MAP)。冷藏适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而 CAS 和 MAP 则用于更专业的应用。例如,苹果可以在气调条件下储存数月,而香蕉则通常在气调包装中运输。
储存设施类型
- 常温储存:简单、非冷藏的储存方式,适用于保质期长的作物,如谷物和块根作物。需要良好的通风并防止害虫和潮湿。
- 冷藏储存:用于减缓易腐烂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的呼吸作用和腐烂。精确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 气调 (CA) 储存:控制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的水平以延长保质期。常用于苹果和其他水果。
- 气调包装 (MAP):通过改变产品周围的气体环境来减少腐烂的包装。用于各种水果、蔬菜和加工食品。
运输
运输将采收的产品从田间运送到市场或加工设施。适当的运输实践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并保持质量。使用冷藏卡车、隔热容器和适当的包装可确保产品保持凉爽并免受物理损害。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时间也至关重要。对于高度易腐烂的产品,可能需要空运才能快速到达遥远的市场。例如,通过空运运输切花可确保它们新鲜地到达目的地。
冷链管理
对于易腐烂的产品,保持从采收到消费者的持续冷链至关重要。这包括在整个供应链中将产品保持在最佳温度,包括冷却、储存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监测温度和湿度对于确保维持冷链至关重要。使用数据记录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并识别潜在的温度偏差。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监测冷冻海产品的温度可确保其保持冷冻状态并可安全食用。
包装
适当的包装可以保护采收产品免受物理损害、污染和水分流失。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和设计对于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质量至关重要。包装材料应为食品级,并适合特定作物。包装的设计还应提供足够的通风,防止冷凝水的积聚。包装材料的例子包括瓦楞纸箱、塑料箱和编织袋。对于易碎产品,如番茄,可以使用气泡膜或碎纸等缓冲材料来防止损坏。
价值增值
价值增值涉及对采收产品进行加工,以创造价值更高、保质期更长的新产品。增值产品的例子包括干果、罐头蔬菜、果酱和果汁。加工可以涉及简单的技术,如干燥或切片,也可以涉及更复杂的工艺,如罐装或发酵。价值增值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并通过将易腐烂的作物转化为更稳定的产品来减少采后损失。例如,将多余的芒果加工成芒果汁或芒果干可以减少浪费并提高盈利能力。
食品安全考量
食品安全是采后处理中的首要问题。实施适当的卫生实践和卫生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风险,并确保采收产品可安全食用。
卫生实践
在整个采后处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卫生至关重要。工人应定期洗手,穿着干净的衣服,生病时避免处理产品。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和设施可以降低污染风险。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并对工人进行适当的卫生实践培训至关重要。
卫生程序
实施卫生程序,例如使用消毒液清洁设备和表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定期检测水源以确保其不含病原体也很重要。实施害虫控制措施可以防止啮齿动物和昆虫的污染。根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则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计划,可确保识别和控制潜在危害。
可追溯性
建立可追溯系统可以追踪采收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的全过程。这对于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确定污染源至关重要。可追溯系统可以包括用批次代码标记产品,记录有关产品来源、加工和分销的信息。使用条形码或 RFID 标签等电子跟踪系统可以提高可追溯性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将一批菠菜追溯到特定的农场,可以快速识别和隔离污染源。
采后处理的技术与创新
技术和创新的进步正在改变采后处理,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并提升质量。
传感器与监测系统
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用于跟踪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条件。这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识别潜在问题。无线传感器和数据记录器可用于收集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央位置进行分析。使用预测模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优化储存和运输条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机器人与自动化
机器人和自动化可以提高采后处理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分拣、分级和包装。机器人分拣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剔除受损或患病的物品。自动化包装机可以快速准确地包装产品,降低劳动力成本。使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监测可以提供有关作物健康和成熟度的宝贵信息,从而实现更高效的采收。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通过在区块链上记录有关产品来源、加工和分销的信息,可以验证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区块链还可以促进更快、更高效的召回。例如,使用区块链追踪芒果从农场到消费者的过程,可以为产品的来源和质量提供保证。
采后处理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采后处理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农业系统的长期可行性。
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
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是可持续采后处理的一个关键方面。实施适当的储存和运输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烂和损坏。推广消费品相不佳的农产品可以减少浪费。利用废弃产品制作动物饲料或堆肥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将损坏的水果和蔬菜用作动物饲料而不是丢弃,可以减少浪费并提供宝贵的资源。
能源效率
提高采后处理操作的能源效率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降低成本。使用节能的制冷系统、照明和设备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储存设施的制冷装置供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水资源保护
在采后处理操作中节约用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缺水地区。使用节水的清洗和冷却方法可以减少用水量。回收用于清洗和冷却的水可以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实施雨水收集和蓄水系统可以提供可持续的水源。例如,使用回收水清洗水果和蔬菜可以减少用水量并降低成本。
全球最佳实践案例
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已经根据其特定的作物、气候和市场条件,开发了创新且有效的采后处理实践。
印度:零能耗冷库
在印度,零能耗冷库 (ZECCs) 被用于储存无需冷藏的水果和蔬菜。这些结构利用蒸发冷却来维持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从而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ZECCs 对于无法获得电力的小农户特别有用。这项简单且经济实惠的技术已在农村地区广泛采用,减少了采后损失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肯尼亚:太阳能冷库
在肯尼亚,太阳能冷库设施正被用于储存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些设施在电力不可靠或无法获得的地区提供可靠的制冷。太阳能冷库减少了采后损失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使农民能够进入原本无法进入的市场。这项技术正在帮助增强小农户的能力并改善粮食安全。
荷兰:先进温室技术
荷兰是先进温室技术(包括受控环境农业 CEA)的全球领导者。荷兰的温室使用复杂的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以优化作物生产并延长生长季节。这些技术使得全年都能生产高质量的水果和蔬菜,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并改善了粮食安全。荷兰是可持续和高效农业的典范。
秘鲁:传统安第斯储存技术
在秘鲁的安第斯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储存技术,如地下储藏窖 (qolqas),来保存马铃薯和其他块根作物。这些储藏窖提供凉爽干燥的环境,无需冷藏即可长期储存。这种古老的技术适应了当地条件,并为偏远地区保存食物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方式。
可行的见解与建议
- 进行采后损失评估:找出发生损失的关键环节,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投资于培训和能力建设:为农民和处理人员提供实施最佳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 推广采用适当技术:鼓励使用经济实惠且有效的技术,如零能耗冷库和太阳能冷库。
- 加强市场联系:将农民与市场和加工商联系起来,确保他们的产品有可靠的销路。
- 制定并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并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以保护消费者并维持市场准入。
- 鼓励研发:投资于研发,开发新的创新性采后处理技术。
结论
有效的采收和采后处理实践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食物损失和改善农民生计至关重要。通过采纳最佳实践并投资于适当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最大化农产品的价值。本指南全面概述了关键考量和可行的见解,以帮助全球利益相关者改善采收和采后处理实践。持续学习、创新和协作对于实现能够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可持续和高效农业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