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探索全球節能建築的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原理。學習如何最大化太陽能得熱、最小化熱量損失,並創造舒適、永續的空間。

駕馭太陽能: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全球指南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加強,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已成為一種強大且具成本效益的策略,用以打造節能建築。本指南將全面概述被動式太陽能的原理、實際應用,以及針對全球不同氣候的考量因素。

什麼是被動式太陽能設計?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是一種建築設計方法,它利用太陽的能量進行供暖和降溫,從而減少或消除對機械系統的需求。其運作方式是透過策略性地規劃建築的座向、形狀和結構,以捕捉、儲存和分配太陽能,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熱量損失。與主動式太陽能系統(如太陽能板)不同,被動式太陽能設計依賴於建築本身的結構特徵。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的關鍵原則

有效的被動式太陽能設計整合了五個關鍵元素:

針對不同氣候的設計:全球視角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必須根據建築物所在地的具體氣候進行調整。不同的氣候需要不同的策略來優化能源性能。以下是按氣候類型的分類說明:

寒冷氣候

在寒冷氣候中,主要目標是在冬季最大化太陽能得熱並最小化熱量損失。策略包括:

溫帶氣候

溫帶氣候需要平衡供暖和降溫策略。目標是在冬季捕捉太陽能,並在夏季防止過熱。策略包括:

炎熱乾旱氣候

在炎熱乾旱的氣候中,主要目標是最小化太陽能得熱並最大化降溫效果。策略包括:

炎熱潮濕氣候

在炎熱潮濕的氣候中,主要目標是最小化太陽能得熱並最大化通風。策略包括:

具體設計元素與考量

除了基本原則外,還有幾個具體的設計元素有助於成功的被動式太陽能設計:

座向

建築物的座向對於在冬季最大化太陽能得熱和在夏季最小化至關重要。在北半球,建築物的長軸應理想地面向南方。在南半球,長軸應面向北方。這種座向使建築物能在冬季捕捉最多的陽光,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東、西兩側在夏季受到強烈日曬。

窗戶位置與玻璃

窗戶的尺寸、位置和使用的玻璃類型對於被動式太陽能性能至關重要。朝南的窗戶應該大而無遮擋,而朝東和朝西的窗戶應最小化,以減少一天中最熱時段的太陽能得熱。可以使用低輻射(Low-E)塗層來減少透過窗戶的熱傳遞,提高能源效率。雙層或三層玻璃窗比單層玻璃窗提供更好的隔熱效果。

懸挑與遮陽裝置

懸挑是窗戶上方的水平突出物,可在夏季太陽高掛天空時為其遮擋陽光。懸挑的深度應根據建築物的緯度精心計算,以確保最佳的遮陽效果。其他遮陽裝置,如遮陽篷、屏風和百葉窗,也可用於控制太陽能得熱。

熱質量材料

具有高熱質量的材料,如混凝土、磚、石頭和水,可以在白天吸收和儲存熱量,並在夜間緩慢釋放。這有助於調節室內溫度並減少溫度波動。所需的熱質量取決於氣候和建築物的大小。熱質量應位於白天能接收到陽光直射的區域。

隔熱

適當的隔熱對於在冬季最小化熱量損失和在夏季防止熱量增加至關重要。隔熱材料應安裝在牆壁、屋頂和地板中。隔熱材料的R值應適合當地氣候。氣密處理對於防止空氣滲透和熱量損失也很重要。

通風

自然通風可用於在夏季為建築物降溫。窗戶和門應策略性地放置,以實現交叉通風。可開啟的窗戶應位於建築物的相對兩側,讓空氣自由流過建築物。吊扇也可用於改善空氣循環。

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在被動式太陽能設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在建築物的南側種植落葉樹,以在夏季提供遮蔭,並在冬季讓陽光進入。可以在建築物的北側種植常綠樹,以阻擋寒風。可以在棚架上種植藤蔓植物,為牆壁和窗戶遮陽。綠色屋頂可以提供隔熱並減少雨水逕流。

世界各地的被動式太陽能設計案例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的優點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提供了眾多好處: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的挑戰

雖然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帶來許多好處,但也存在一些挑戰:

結論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是創建節能、舒適和永續建築的強大工具。透過理解被動式太陽能設計的原則,並根據具體氣候進行調整,建築師、建造商和屋主可以創造出利用太陽能來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建築。隨著世界朝向一個更永續的未來邁進,被動式太陽能設計將繼續在創造一個既環保又具經濟可行性的建築環境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實施這些原則,無論您身在何處,都可以為一個更永續、更舒適的未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