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探索作物遗传学在开发抗病品种、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减轻植物病原体影响方面的关键作用。

作物遗传学:为全球粮食安全开发抗病性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病原体可能摧毁作物,导致全球农民遭受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困难。因此,开发抗病作物品种是确保稳定和可持续粮食供应的关键策略。作物遗传学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提供了理解和调控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工具和知识。

作物抗病性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对全球农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请考虑以下几点:

开发抗病作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可持续且环保的替代方案,而不是仅仅依赖化学控制。通过将遗传抗性融入作物,我们可以减少对杀虫剂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并增强粮食安全。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

植物拥有复杂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防御病原体。这种免疫力由遗传决定,涉及基因和信号传导途径的复杂相互作用。有两种主要的抗性类型:

1. 定性抗性(R-基因抗性)

定性抗性,也称为 R-基因抗性,由识别特定病原体效应子(抗病毒因子)的单一显性基因(R 基因)赋予。这种相互作用会触发快速而强大的防御反应,通常涉及感染部位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敏反应,HR)。R-基因抗性通常非常有效,但可能被进化出新的效应子变体的病原体所克服。例如,许多小麦品种已通过 R 基因开发,赋予了对特定小麦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菌株的抗性。然而,像 Ug99 这样的新型毒性菌株的出现,凸显了仅依赖单一 R 基因的局限性。

2. 定量抗性(部分抗性)

定量抗性,也称为部分抗性或田间抗性,由多个基因(QTLs – 数量性状基因座)控制,这些基因以累加方式对较低水平的抗性做出贡献。与 R-基因抗性不同,定量抗性通常对更广泛的病原体有效,并且更持久,这意味着它不太可能被病原体进化所克服。然而,由于其复杂的遗传结构,定量抗性通常更难识别并纳入作物中。例如,水稻的稻瘟病持久抗性由多个 QTL 控制,提供了广谱且持久的保护。

开发抗病作物的策略

有几种策略用于开发抗病作物品种,每种策略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1. 传统植物育种

传统植物育种涉及选择和杂交具有有利性状(包括抗病性)的植物。这个过程可能耗时且劳动密集,但在开发许多抗病作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该过程通常包括:

例如,通过传统育种开发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利用了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具有天然抗性的野生马铃薯物种的基因。

2. 标记辅助选择 (MAS)

标记辅助选择 (MAS) 利用与控制抗病性的基因连锁的 DNA 标记,在育种过程中选择抗性植物。这可以加速育种过程并提高选择效率,尤其适用于难以或昂贵直接评估的性状。该过程包括:

MAS 已成功应用于水稻育种,用于导入抗细菌性枯萎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基因,从而显著加快了抗病品种的开发。例如,可以使用连锁 DNA 标记有效地选择水稻中的 Xa21 基因以抵抗细菌性枯萎病。

3. 转基因工程(转基因方法)

转基因工程涉及将基因直接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包括赋予抗病性的基因。这种方法可用于引入不相关物种的抗性基因,或修饰现有植物基因以增强抗性。步骤如下:

Bt 棉花(表达一种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赋予对某些昆虫害虫的抗性)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著名例子。同样,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的转基因木瓜已挽救了夏威夷木瓜产业。

4. 基因编辑(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可以对植物基因进行精确和靶向的修饰。这可用于敲除使植物易感于疾病的基因,导入抗性基因,或增强现有的抗性机制。该方法包括:

CRISPR-Cas9 已通过编辑 *OsSWEET14* 基因(病原体用于获取营养)来开发抗细菌性枯萎病的水稻品种。同样,它已被用于增强小麦的抗白粉病能力。

开发持久抗性的挑战

尽管在开发抗病作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克服挑战和实现持久抗性的策略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并开发持久的抗性,研究人员和育种家正在采用各种策略:

1. 基因聚合

基因聚合是指将多个抗性基因组合到单个品种中。这使得病原体更难克服抗性,因为它们需要同时克服多个基因。基因聚合可以通过传统育种、标记辅助选择或转基因工程来实现。

2. 多样化抗性基因

在不同品种和地区部署多种抗性基因可以减少对病原体的选择压力,并减缓毒力进化。这可以通过轮作、品种混合和区域部署策略来实现。

3. 理解病原体生物学

深入了解病原体生物学,包括它们的感染机制、毒力因子和进化策略,对于开发有效和持久的抗性策略至关重要。这些知识可用于识别新的抗性基因并设计新颖的控制策略。

4. 将抗性与其它控制措施相结合

将遗传抗性与其它控制措施相结合,例如栽培技术、生物防治和审慎使用杀虫剂,可以提供一种更强大、更可持续的疾病管理方法。这种综合病虫害管理(IPM)方法可以减少对任何单一控制措施的依赖,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抗性开发的风险。

5. 运用新技术

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新兴技术为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加速了抗性基因的发现。这些技术还可用于监测病原体种群并预测新毒力菌株的出现。

成功开发抗病性的全球范例

一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作物遗传学在开发抗病作物方面的力量:

作物抗病性的未来

作物抗病性的未来在于一种多方面的方法,该方法将传统育种、现代生物技术和对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的最佳成果结合起来。主要关注领域包括:

结论

开发抗病作物品种对于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减轻植物病原体的影响至关重要。作物遗传学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理解和调控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工具和知识。通过采用从传统育种到基因编辑的各种策略,并通过促进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开发持久的抗性,并为子孙后代保障我们的粮食供应。

投资于作物遗传学研究和开发是建立更具弹性和可持续的全球粮食系统的关键一步。通过为农民提供抗病作物品种,我们可以减少产量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并确保为所有人提供稳定和营养的粮食供应。